【新加坡 中環區】街區漫遊系列:新加坡最大歷史街區牛車水 - 直落亞逸看華人古廟的博大精深,感受老巴刹的新生命(Part 1)


到訪日期:Sep - Dec 2020

牛車水(Chinatown曾被稱爲華人甘榜(Chinese Campong),從中國南來的華人先輩在此落地生根,現今的牛車水是新加坡最大的歷史街區,有4個小區:直落亞逸,水車路(Kreta Ayer),丹戎巴葛(Tanjong Pagar)和武吉巴梳(Bukit Pasoh)

直落亞逸(Telok Ayer)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“水灣”,名字來自直落亞逸灣(Telok Ayer Bay),直落亞逸街(Telok Ayer Street)曾面朝大海,海灣裡還有供船舶停靠的港口,原本的海岸綫也隨著填海造陸工程,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粵海清廟(Yueh Hai Ching Temple)的位置就在Church St和Phillip St的交界處,粵海清廟中的“粵”是廣東的簡稱,“海清”則代表海路清平,意思即是保佑廣東人在海路清平中安全抵達南洋,名字寓意深遠。

俗語說:“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媽祖廟”,粵海清廟是新加坡潮州人的第一座媽祖廟,早年從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的潮州社群在1820年代設立了供奉媽祖的神壇,以答謝媽祖娘娘的庇佑之恩。

後來再請來玄天上帝安奉於廟宇中,形成左右相連的雙宮格局,左邊是天后宮,右邊是上帝宮,廣東人稱它為“孖廟”。

廟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建築上美輪美奐的裝飾藝術,各式各樣的嵌瓷密密麻麻排列在屋脊和簷角上,一眼望去滿目五彩斑斕,人偶的造型逼真生動,情態各異,不禁讓人贊嘆工匠們的巧奪天工。

潮汕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在這裡每個角落都表露無遺,包括有嵌瓷,木雕,貼金,石雕,泥塑,厝頭角等,廟宇於1996年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蹟。



廟内左右兩側還有兩幅立體的龍虎井泥塑嵌瓷畫。


聽説粵海清廟的月老超靈驗,更是當地單身男女求好姻緣的聖地。

坐落在直落亞逸街的福德祠(Fuk Tak Chi)是由廣東和客家移民在1820年代建立,它本來是間大伯公廟,1998年改建為酒店旗下的博物館,很可惜福德祠在疫情期間暫時對外關閉,沒得進去參觀。

應和會館(Ying Fo Fui Kun)臨近直落亞逸地鐵站(Telok Ayer MRT Station)B出口,會館建於1822年,在1998年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蹟,它不僅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客家組織,也是唯一能保留原貌的宗鄉會館。

天福宮(Thian Hock Keng)建於1839年至1842年之間,建成時曾是新加坡最大的華人廟宇,初期的福建會館也曾附設於天福宮内。廟宇主要供奉航海女神媽祖,所以前殿的正門上不是一般嚴肅威武的門神,而是手執拂塵的太監。

我們是第二次來到天福宮,上一次因爲時間太晚,廟宇早就關門了,這次趁著天氣不錯又再度造訪。天福宮的原始結構中沒有使用一根釘子,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從中國運來,媽祖神像也是在1840年從中國廈門請來的。


天福宮是新加坡最古老的福建廟宇,於1973年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蹟,建築的一磚一瓦,一木一墻散發著閩南傳統古樸的韻味,墻壁和地面采用了豐富多彩的花紋瓷磚。


飛簷翹角上的塑像華麗鮮艷,處處蘊含著匠人精神的傳承。


屋脊的最尾端兩側使用燕尾裝飾,正中央立著一顆火球,兩端有兩龍相對,形成雙龍護珠的造型。

精美的橫梁木雕金光閃閃,古色古香中又帶點貴氣。

圓形石窗上刻有六只螭虎組成的螭虎圍爐圖案,四只蝙蝠點綴在石窗四角,整體寓意“福祿壽”,也有逢凶化吉和子孫滿堂之意,殿前的鑄鐵柵欄還是專門從英國定制。

廟内建有一口許願井,供信徒祈願尋求好運。

位於天福宮左側的崇文閣(Chong Wen Ge)是福建會館的前身和崇福女學校的舊址,“崇福”也是媽祖的別稱,院内有崇文塔和一座兩層樓的建築,現今的崇文閣變成了新加坡首個音樂盒博物館(Singapore Musical Box Museum),裡面還有一家娘惹咖啡廳。



右側的慶德會(Keng Teck Whay)在2010年轉手給新加坡道教協會,正式更名爲玉皇宮(Yu Huang Gong)。

離慶德會僅幾步之遙的納歌達卡殿(Nagore Dargah)建於1828年至1830年之間,這座美麗的古建築是朱烈人(Chulias)爲了紀念南印度納歌鎮的一位回教聖人Shahul Hamid而建立的。納歌達卡殿在1974年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蹟,2011年成爲印度回教文化遺產中心(Indian Muslim Heritage Centre)。

直落亞逸綠園(Telok Ayer Green)位居慶德會和納歌達卡殿的中間,小小的公園裡可以找一些鑄銅雕塑。

穿過了公園后,來到了廈門街(Amoy Street),我才知道原來廈門的英文舊稱叫Amoy。天福宮的後墻上有一副長達40公尺的巨型壁畫《鄉情》,壁畫出自於新加坡藝術家葉耀宗之手,壁畫中描繪了早期天福宮熱鬧的遊神賽會,華人先輩們在南洋的生活場景等等。

在路上發現一輛銀燦燦的老爺車,這種顔色看起來好特別。

廈門街的歷史相當悠久,早期從中國南方移民來新加坡的閩南人,大多居住在直落亞逸街和廈門街一帶,英殖民時期的廈門街到處充斥著鴉片烟館。

熱鬧喧嘩的牛車水中有一處清净之地 - 安詳山公園(Ann Siang Hill Park),我們沿著樓梯慢慢往上爬,安詳山(Ann Siang Hill)不高,爬起來不會太累。

廈門街附近有三座小山,厄士金山(Mount Erskine)和華利山(Mount Wallich)都陸續被剷平,只剩下安詳山。安詳山最初名為Scott’s Hill,Charles Scott在山上種滿了丁香和豆蔻,多年後,安詳山輾轉到了馬六甲富商謝安詳的手中,改名為安詳山。

站在公園的制高點,能看見新加坡中央商業區的繁榮景色。

由於山上沒有水源可以汲取淡水,以前的居民只好挖井取水,然後用牛車運送到直落亞逸和牛車水地區,牛車水一名由此而來。

當時新加坡市區井水數量估計有4000口,時至今日許多井都已經消失了,安詳山脚下的這口井依然保留到現在。

老巴刹(Lau Pa Sat)與直落亞逸街之間有一段距離,它的原名叫直落亞逸市場(Telok Ayer Market),是一座建在海邊的木造魚市,市場在1894年遷移到現址重建,由市政工程師James MacRitchie設計。在高樓大廈圍繞下,老巴刹顯得格外突出,屋頂上還有一座英式鐘樓。

老巴刹於1973年被列爲新加坡國家古蹟,建築呈現獨特的八角形,内部的空間高大寬敞,筆挺的立柱上有維多利亞風格的雕花裝飾。

昔日的市場已轉變為美食中心,疫情期間的老巴刹好冷清,很多檔口都沒開,食客也寥寥無幾。

實惠園(Shi Hui Yuan)自1969年開業以來,目前已擁有7家店,在招牌上看到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標志,立刻決定點一盤來嘗嘗味道如何。

我們最後選了季節限定的Joyous Set Meal,一份滷汁河粉加一小碟的炸魚餅。


河粉的滷汁濃稠,帶有清香的藥材味,裡面的材料有滷鴨,香菇,青菜,溫泉蛋和切得很零碎的滷鷄,吃起來不過不失,沒有太大的驚喜。

在飲料檔買了綠豆蒜來消暑一下,綠豆蒜就是去皮后的綠豆,整碗綠豆蒜好濃稠,也超級甜,上面鋪了滿滿的油條,但是油條卻是軟綿綿的。

取自Google Map

粵海清廟(Yueh Hai Ching Temple)
入門費:免費
官網
地址:30B, Phillip Street, Singapore 048696
開放時間:8am-5pm
交通方式:可以選擇搭MRT到①直落亞逸站(Telok Ayer Station),從B出口出來,沿著Telok Ayer St往東北方向步行到路口,越過Church St到對街的Phillip St,②萊佛士坊站(Raffles Place Station),從E出口出來,往西邊直走,在Church St右轉直走到Phillip St

福德祠(Fuk Tak Chi)
地址:76 Telok Ayer Street, Singapore 048464
開放時間:不確定

應和會館(Ying Fo Fui Kun)
電話:+65 6533 6726
臉書網址
地址:98 Telok Ayer St, Singapore 048474

天福宮(Thian Hock Keng)
入門費:免費
電話:+65 6423 4616
官網
地址:158 Telok Ayer St, Singapore 068613
開放時間:7.30am-5.30pm

納歌達卡殿(Nagore Dargah)
電話:+65 9838 0025
官網
地址:140 Telok Ayer St, Singapore 068604

直落亞逸綠園(Telok Ayer Green)
入門費:免費
官網
GPS Coordinates:1.281306, 103.847829
開放時間:24小時

安詳山公園(Ann Siang Hill Park)
入門費:免費
官網
GPS Coordinates:1.280003, 103.846639
開放時間:24小時

老巴刹(Lau Pa Sat)
官網
地址:18 Raffles Quay, Singapore 048582
營業時間:7am-2am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【新加坡 樟宜】星耀樟宜吃吃喝喝分享記 - 羅惹,老曾記咖哩角,三巴旺白米粉,榴蓮咖椰瑞士卷蛋糕,Shake Shack,泰國料理,舒芙蕾,Bearbrick主題咖啡廳(Part 3)

Kl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