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加坡 紅山】街區漫遊系列:中峇魯歷史街區去看新加坡最古老的組屋,品嘗道地傳統美食和法式麵包甜點
中峇魯(Tiong Bahru)這個地名混合了福建話和馬來語,“Tiong”在福建話中是指“塚”,“Bahru”的馬來語義為“新”,所以中峇魯的意思也就是新墳場,中峇魯的墳場和棚戶區於1928年起開始被拆除,用於興建新加坡最早的公共組屋。
從中峇魯地鐵站(Tiong Bahru MRT Station)的A出口出來後,我們沿著Tiong Bahru Rd往東邊方向步行,在Kim Pong Rd右轉便來到了中峇魯的歷史街區,街區的街道名稱都是以當地華社名人名字取名,例如金榜路(Kim Pong Rd)就是用劉金榜的名字來命名,劉金榜是萬山棧中藥鋪和福南銀號的創立者。
一排排整齊劃一的4層樓組屋建於二戰結束後,低密度的組屋在現今的新加坡很少見,這裡的環境幽雅寧靜,鬱鬱葱葱的植物點綴在組屋周圍。
第78座組屋呈獨特馬蹄狀,它不僅是街區内最大的一座,還是最高的一座,有5層樓高。
滿是綠色植物的成保公園(Seng Poh Garden)範圍不大,公園屹立著一尊跳舞的女孩雕像。
雕像出自於新馬著名雕塑家林浪新之手,於1970年由時任國防部長林金山揭幕。
歷史街區的第一座組屋建成於1936年,中峇魯靠近牛車水(Chinatown),建設組屋的最初目的是爲了解決牛車水過度擁擠和衛生欠佳的問題,但由於租金太貴了,貧民百姓根本無法負擔得起,最終淪爲了富裕階層的居住區。
女孩雕像的舞姿造型優雅,快樂地跳著豐收舞。
組屋的外觀簡約樸實,采用了1930年代盛行的現代流綫(Streamline Moderne)設計,包括有弧形轉角,平屋頂,角落窗口,水平綫條和左右對稱,因爲建築外型猶如一架飛機,經常被稱為“飛機樓”,歷史街區内的20座組屋在2003年列爲受保護建築。
剛好走到中峇魯烘培店(Tiong Bahru Bakery)坐著休息一下吃個下午茶,我們在下午4點多到達這裡,裡面的客人還蠻多的。中峇魯烘培店於2012年在中峇魯開設了第一家店,目前在新加坡已有7家店。
齊天宮(Qi Tian Gong Temple)位居Eng Hoon St和Tiong Poh Rd的交界處,主要供奉《西遊記》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,廟宇的歷史相當悠久,早在1920年就已經存在,到1938年才搬到現今地址。
色彩繽紛的壁畫也是不可錯過的看點,壁畫是由新加坡藝術家葉耀宗繪製,畫中描繪了舊時中峇魯的生活場景,3副壁畫分別是熱鬧非凡的老巴刹《巴刹與算命佬》,新加坡70年代典型的家居擺設《家》和已經被拆除改建為酒店的遛鳥角落《鳥鳴角落》。
新加坡有一種甜品叫清湯,我在馬來西亞則習慣叫它六味湯,在甜甜園甜品屋(Tian Tian Yuan Dessert House)買了一碗來嘗嘗味道。
開放時間:24小時
齊天宮(Qi Tian Gong Temple)
留言
發佈留言